我认为,学会工作的前提是学会休息,现在年龄渐长,精力宝贵,另外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,也会导致精力涣散,所以要善于保护自己的精力。
很多人认为刷刷抖音、微博、逛淘宝、打游戏等是休息,其实真正的休息不消耗意志力与注意力。
- 意志力 = 主动控制自己注意力、情绪和欲望的能力
- 自控力 = 意志力 = 自制力
- 注意力 = 主动控制关注焦点的能力
休息的目的
- 休息是为了从意志力和注意力的消耗中恢复
- 休息还有助于大脑对信息的处理,加深学习和练习效能
- 休息模式下开启默认模式网络可以增加创造力
我按照工作中的一天,来说说具体的休息方法
上班时间休息方法
- 尽早开始休息,早上虽然不累,但是也要开始,频繁进行的短休息比集中一次性要好,工作1小时,休息10分钟。
- 散步算休息,5分钟左右即可
- 接触大自然有助于休息,即便没有办法真的接触到,看自然风光的图片6分钟以上也是有益的,可以考虑切换桌面
- 短休息可以用于社交,找个人聊聊天比独自一人休息的效果好。
- 冥想是休息,任何时候感到精神状态不佳都可以进行冥想,甚至一分钟的正念呼吸都是有效的
- 正念行走是休息
- 运动,跳绳5分钟,不过在公司不太好执行
午睡
科学家经过量化分析得出“小憩20分钟,能带来3个小时的清醒时间。”虽然打盹不能进入 REM ,可以恢复精力。但超过25分钟进入睡眠惯性醒来后昏沉的时间非常长。最佳的精准打盹流程应该是:
- 先喝杯咖啡,其中咖啡因的含量应该是200毫克;
- 手机设置25分钟定时;
- 开始睡;
- 25分钟一到马上起来
上班的时候我们都像把油门踩到底的跑车,等下班后,怎么让车停下来休息休息,也是需要技巧的。我现在的技巧是:
- 运动,我有健身的习惯,去健身房撸铁一小时感觉大脑放松很多
- 适量的饮酒
- 看不太需要思考的纸质书
- 听音乐,尽量舒缓些的
- 洗热水澡,有条件的可以去澡堂子,泡澡、桑拿、按摩一条龙。
- 按摩,有时候下班很累,头昏脑胀,让师傅按一按头,会舒服很多
睡眠
睡眠周期中的“快速眼动期( Rapid Eye Movement )”得名于这个阶段眼球一直在快速运动。
快速眼动期 REM 身体开始修复工作,而大脑却非常活跃,是因为它在处理白天收集的信息。《巅峰表现》中作者表示 REM 期间分泌的合成代谢荷尔蒙,才能让此后的合成代谢工作开始,白天学的技能和知识,此时大脑在晚上消化、重组一番,才算真正“长”在了我们身上,变成长期记忆。在这个阶段,大脑还会回忆白天发生的各个事件,特别是引起感情波动的那些事件,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。
最佳的睡眠时间在7~9个小时,因人而异,以不用闹钟起床为宜。
冥想
现代认知科学发现冥想的确有助于锻炼注意力、减轻压力等,同时还能让你迅速进入休息状态,在工作和休息之间切换自如。最简单的冥想一共分6步:
- 找个不受打扰的时间,非常舒服地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;
- 设个闹钟,这样你就不用管时间了;
- 用鼻子深呼吸;
- 使用正常频率呼吸,把意识专注于体会自己的呼吸,体会你的肚子随着呼吸起起伏伏。
- 如果在此过程中你脑子里冒出别的想法,不用刻意回避,承认这个想法,然后把它放走。意识始终只想呼吸。
- 时间一到就可以“收功”。从每天1分钟开始,逐渐增加时间。
这个对我比较有效果,推荐大家尝试。
其他休息方法
- 跟朋友聚会,聊聊天、喝点酒。必须是朋友,是为了友情,而不是为了什么“人脉”。
- 休假,好的休假就像充电,可以让人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有充沛精力。休假的时候,要完全抛开工作。
休息的坏习惯
- 消耗意志力 :做决策要消耗意志力,所以网购不算休息。
- 消耗注意力:阅读会消耗注意力,所以浏览新闻不算休息。
- 玩手机,看书,看电影,这都不叫休息
- 打游戏、半夜刷手机